科学研究

Scientific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通知通告

关于转发温州市科技局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的通知

发表时间:2008-08-29 作者:电气学院 浏览次数:

关于转发温州市科技局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的实施,更好地实现第三次跨越奋斗目标,温州市科技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主动设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召承担单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名称:

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公开征召承担单位)共61项,详见附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原则。选择产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在产业链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作为攻关的重点,突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承担完成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欢迎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与温州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合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申请。

2、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围绕温州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克一批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支持科技成果在温州转化实施,支持引进技术在温州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外地高校、科研院所承担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般要求在温州选择转化实施单位并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三、具体要求

1、项目申请者(承担单位)应当符合《温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温市科发[2003]11号文)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详见温州科技信息网http://kjw.wzinfo.net.cn首页-政策法规-2003年温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

2、申报材料包括:(1)《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五份(申请书及报告提纲在温州科技信息网下载);(2)企业单位需提供上季度末单位财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一式二份;(3)项目查新报告一份(申报软科学研究项目不需提供查新报告);(4)其它与项目相关的附件(与合作单位签署的合同或协议) 一式二份;(5)申报材料需同时报送电子文档(申请书与可行性报告的word版本)。详见温州科技信息网http://kjw.wzinfo.net.cn首页-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

3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公开征召承担单位)所列项目名称只规定研究范围、方向和重点,申报者可自行拟定具体题目按要求申报,注意不要改变题义,题目的文字表述可自行确定。凡申报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公开征召承担单位),请在申报材料首页注明“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公开征召承担单位)

4、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包括2008年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实行常年申报,分批立项。项目申报材料须经各县(市、区)科技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或主管部门初审、盖章后报送温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外地高校、科研院所由本单位初审、盖章后直接报送温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地址:温州市九山河通桥6号,邮编:325005,联系电话:0577-8828781688287819E-mail:zhiliyao@126.com)。

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77-88338319

Emai: kykf_wzhust@163.com

附件: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

附件:2008年度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

(公开征召承担单位)

1、高低压电器的可靠性技术研究与生产应用(电器)

通过研究高低压电器产品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开发相关的可靠性试验装置,提出高低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及考核方法(争取制定相关产品可靠性试验方法的标准)。通过早期失效模式及机理分析和可靠性考核结果分析,对高低压电器产品设计及生产工艺提出改进措施,较大幅度提高高低压电器产品可靠性。

2、新一代低压万能式断路器(ACB)的研究开发(电器)

通过灭弧结构设计、 先进限流技术应用及智能脱扣器的功能拓展,搞高断路器分断能力,同时具有电压频率和功率测量、谐波和基波计标、电网质量精确分析等功能。实现可通信、智能化、网络化,适应现代低压配电控制系统的发展要求,缩小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

3、故障电弧断路器的研究开发(电器)

研究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故障电弧的发生规律及数据特征,分析借鉴国外故障电弧断路器的技术和标准,制定适合中国低压电压等级的故障电弧断路器标准。采用高性能嵌入式芯片和嵌入式控制技术开发故障电弧断路器,在满足时效性的同时,提高故障电弧的识别率。

4、基于光阵列传感器的检伪点钞机研究开发(金融机具)

以光阵列传感器为核心,以各国纸币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为研究重点,通过不同波长的反射透射检测,判断纸币的表面和内部纸质,提高分层拼接币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该传感器对各国隐藏在纸币中的特殊光学标志的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识别。

5、面向流量计量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的开发应用(仪器仪表)

开发面向流量计量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包,建立、完善面向流量计量的通用构件库,实现构件库的查询、检索,针对各种流量计的系统开发提供基础支持。

6、基于质量流量计量的新型燃气计量仪表的开发生产(仪器仪表)

开发基于质量流量计量的新型燃气计量仪表,可提高计量精度和使用范围,并具有压力损耗小、直接电信号输出、方便远程抄表及控制等特点。

7、汽车用传感器的开发和生产(汽车零部件)

运用计算机、新材料和环保处理等新技术,开发适用于汽车动力、控制和废气排放等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如氧传感器、ABS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有效提高现有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实现产业化和整车配套,其核心技术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升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8特种汽车整车开发和生产(汽车零部件)

为满足医用、环保、建筑等领域对交通运输特殊需求,开发生产能满足特殊条件要求,具有先进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用性等功能的特种汽车整车,要求结构设计和功能上有创新,其关键技术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申报单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9CAN/LIN总线技术在汽车关键部件中的生产应用(汽车零部件)

适应汽车控制部件的智能化和汽车控制系统的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开发符合现行的CAN/LIN总线技术规范,满足整车总线技术设计使用要求,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 ABS)、安全气囊装置、电控门窗装置、主动悬架等单元新产品,其关键技术应有自主知识产权,申报单位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10、汽车燃料供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开发生产(汽车零部件)

适应双燃料汽车,或乙醇汽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系统的特殊结构和性能要求,开发不同燃料切换、满足特殊燃料供应和不同能源转化过程的动力系统或零部件产品,项目产品通过试用,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项目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11汽车部件再制造技术生产应用(汽车零部件)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要求,针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在基本不改变产品结构和材质的情况下,运用高科技的清洗工艺、修复技术或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和改造,使得废旧产品在主要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能够达到与同类原产品相同的标准要求,形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

12、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的开发生产(泵阀)

针对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需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开发满足主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再热器冷段和热段管道、汽机各段抽气管道和高低压旁路系统要求的耐高压、耐高温、高可靠性特种阀门,形成项目产品的检测和生产能力,并经用户试用具有良好性能,项目产品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3、阀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泵阀)

推广应用阀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如开发高温高压电站和核电站阀门采用锻焊结构时应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新工艺和剪切挤压技术,开发长输管线大口径整体球阀应用整体焊接技术。为提高阀门密封面耐腐蚀和耐冲蚀性,开发应用纳米级材料对密封面涂覆改性,激光熔覆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加强智能型电动、液动传动装置阀门的开发。加强研制新的传动方式如磁力传动,开发新型密闭式磁力传动阀门系列产品。

14、近净形技术的生产应用(机械)

包括近净形铸造成形、精确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精密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技术领域,运用铸造、锻造、复盖件冲压、模具CAD/CAM软件,推广应用工艺模拟技术,优化净成形工艺参数,发展近净成形技术的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

15、基于RBR(规则推理)和CBR(案例推理)方法特征的注塑模具智能化设计技术开发应用(模具)

应用RBRCBR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注射模具设计的实际特点,研究开发注射模具智能化设计的技术与方法。通过将浇注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总结提炼成设计规则,将以往成功的设计和典型结构整理成事例,构建有效的推理机制,建立注塑模具设计的智能化系统,在模具设计中尽量准确、合理地给出浇注系统设计方案,以减少设计失误和数值模拟及物理试模的次数,提高模具设计的成功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16、中药制备及制剂技术和装备的开发生产(制药设备)

开发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与成套生产技术,包括提取、分离、浓缩、澄清、纯化、干燥、灭菌、制剂成型、包装及物料传送等过程在内的组装式自动化生产线的开发,以及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生物制药原料的分离、提取、纯化及深加工技术,开发成套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与应用,产品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7绿色、数字化印刷技术发与应用(印刷包装)

以数字化印刷设备和印刷后整理设备研制为核心,包括印前图文的输入、打样制版、网络传输、页面输出的数字化技术,高性能自动化印后设备开发,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新型印刷机械与配套油墨、胶水等耗材的生产技术与应用,满足市场印刷多色高速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要求。

18符合环保及节能降耗要求的包装制品的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印刷包装)

采用环保和新材料技术,开发新型包装材料与制品,明显降低生产过程资源与能源消耗。开发成套产品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功能性包装材料生产技术与设备,具备杀菌、保鲜等特殊性能,满足食品等特殊卫生要求制品的生产。新型防伪技术开发与配套包装制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19、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的开发生产(化工医药)

运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组合化学、绿色化学等研究手段和工具,研制和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替代传统农药品种及剂型,提高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杂质含量。开发生物源农药,在农药生产中推广应用生物技术。推广以水为基质的高效新剂型,减少使用有机溶剂。

20、高性能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应用(化工医药)

通过接枝、嵌段等共聚技术改善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通过物理共混技术提高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物性,降低成本,替代进口。

21、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化工医药)

运用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与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等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及新剂型、酶和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试剂、核酸类药物、生物加工天然药物。

22、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应用(化工医药)

从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提取、水解、化学修饰入手,有效解决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生产中存在的污染严重和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开发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3、鞋革绿色制造工艺和环境友好型鞋革原材料的生产应用(节能减排)

天然革的绿色生产工艺技术,包括制革废水治理技术,取代、减少铬鞣剂用量,降低革制品Cr)含量;充分开发利用二层革技术,提高头层革的高档革比例;合成革生产中的溶剂回收技术。无毒或低毒鞋用粘合剂生产使用技术,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鞋革原材料及配套的清洁生产工艺。

24、可取代电镀的喷涂材料和设备的开发生产(表面处理)

研究开发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如金、银、钯、镍、锌、铬、铅、锡及其合金金属漆,研究不同金属微粒漆熔化性能和它们与不同基材的粘接性能,开发含不同金属漆的喷镀工艺和设备,使光洁度、色牢度及粘接性能达到要求,获得较高的耐热性、耐侯性、防腐蚀性和附着力。

25、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节能减排)

通过研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特性与防治对策,特别是有毒有害有机物的降解原理及性能评价,采用先进实用的物理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物化与生化组合技术,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工艺选择与设计、各种新型高效反应器运行控制入手,在生产实践中开发、应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26、功率型LED芯片和器件的开发生产(节能减排)

研究开发功率LED封装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包括设计制造低热阻易于大生产的LED功率型引线支架及封装模具,大面积芯片与功率型引线框架低热阻高导热粘结材料和工艺,通过一次和二次光学设计,解决功率LED不同的集光和配光要求,提高光收集效率,设计、制造功率LED关键电性能的试验设备和可靠性试验方法。

27、三相非晶合金密封配电变压器的开发和生产(节能减排)

包括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电磁计算、机械应力对磁性能影响特性、矩形线圈绕制技术的研究开发,要求空载损耗比硅钢片的S9产品系列下降75%以上。

28、太阳能利用技术、材料及产品的开发生产(节能减排)

开发应用太阳能的热利用技术、光电利用技术、光化学利用技术,关键是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收集太阳辐射能,低成本高效率光伏电池及组件技术研究开发。

29、增加机组发电量和降低发电成本的风力发电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生产(节能减排)

引进或研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和制造技术,包括失速型、直驱永磁式和双馈式。开发生产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零部件包括叶片、主齿轮箱、电控系统、偏航装置和塔架。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扩大可经济利用风能资源量。

30、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农业)

1)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雄性不育系,(2)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供生产用(3)研制出花椰菜三系配套制种技术,使我省花椰菜制种由人工去雄授粉向利用雄性不育系转变;大幅度减少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 4)雄性不育系转育技术的创新,获得花椰菜胞质不育系。

31、适应温州栽培的双季稻新品种引选及配套技术研究(农业)

充分利用野生稻资源和国内外优良品种或育种中间材料,通过远缘杂交,创造新新恢复系和不育系;测交筛选,选出适应浙南双季稻栽培和消费习惯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组合,推荐参加省、市区试,并进行审定;研究总结出一套关键制种、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生产。

32、瓜类作物耐涝新品种的引选(农业)

培育耐涝的瓜类新品种,建立主要瓜类(西瓜、甜瓜、黄瓜、冬瓜、南瓜、瓠瓜等)耐涝新品种的高效选育方案;系统研究耐涝基因的功能、耐涝相关形状与耐涝基因表达的关系;瓜类作物耐涝特性的评价手段和标准;开发耐涝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建立示范基地。

33、稻鱼共生系统优化产业化示范(农业)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技术水平,研究最佳放养密度和布局、配合饵料的研发及最佳补充投饵量、稻鱼共生系统中生产环境改变效应以及稻鱼共生模式推广的基础性技术,制定有量化指标、可操作性强的稻鱼共生模式技术操作规程。

34、蟹类健康养殖模式优化研究与应用(水产养殖)

系统研究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对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在养殖环境条件优化和养殖模式优化的基础上,提出围塘养殖下单位产量和环境质量双赢的健康高效养殖新模式。参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建立全程可控的蟹类健康安全生产的技术示范体系,提出高效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的主要关键技术。建立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和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示范规程。

35、贝类高效健康养殖模式优化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水产养殖)

建立基于多生理学参数的贝类生长模型,探索贝类不同养殖模式。提出围塘贝类养殖单位产量和环境质量双赢的健康高效养殖新模式,建立全程可控的贝类健康安全生产的技术示范体系,提出高效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技术的主要控制节点,建立滩涂贝类围塘养殖环境评估和优化技术体系和养殖操作规范(GAP)示范区。

36、优势养殖贝类良种选育及优质大规格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产养殖)

系统研究泥蚶、文蛤等贝类高产、抗逆相关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重要遗传参数,建立可持续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高产、抗逆新品系,构建良种规模化生产体系,优化高效采苗及中间培育技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生产稳定性。获得群体间鉴别分子标记,建立育种群体,为温州优势贝类养殖提供优良种子种苗保障。

37、温瑞塘河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调控研究(环境资源)

建立温瑞塘河区域水平上的环境污染信息系统,提出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与新方法,探索以生物修复为主体的原位与异位生态修复最佳模式。研究温州温瑞塘河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分布特征与分异规律,提出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优化布局方案以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的途径。

38、温州饮用水源有害藻华发生预测预警机制建设(环境资源)

对温州市重要水源地有害藻华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进行综合研究,提交赵山渡水库或泽雅水库水相、泥相、生物相的多参数、多层次、多断面、多站位、高精度的长期监测数据,建立赵山渡水库或泽雅水库有害藻华预测预警模型,建立赵山渡水库或泽雅水库的GIS管理平台,提出赵山渡水库或泽雅水库的监测、调度、管理、预测预警的有效机制与风险应对策略。

39BMPs减缓面源污染的环境响应机制研究和示范建设(环境资源)

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态沟渠三种不同的BMPs最佳管理措施实地应用于温瑞塘河流域面源污染的处理,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植物和基质,研发氮、磷、重金属等面源污染物集成生态修复技术,既能去除氮、磷、重金属等面源污染物,又改善河道景观。建立BMPs示范样板,达到辐射周边地区的效果。

40、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诊疗体系(医疗卫生)

研究高分级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改善的规律,提出高分级动脉瘤一级预防策略、早期诊断的二级应用、三级治疗策略及其综合康复,提出高分级动脉瘤的个性化的最佳诊疗方案,经推广应用组建浙南和闽北动颅内动脉瘤救治网络体系,降低死亡率。

41、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研究(医疗卫生)

通过RRIVSSRMRI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及电生理检测技术,对MS患者自主神经病变进行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研究MS患者SSR波形变化特点,建立SSR异常标准。提高M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并发症的临床诊疗水平,为MS患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长期随访提供简便、易行、无创的电生理检测方法。

42、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疗体系的研究(医疗卫生)

应用多种检查手段研究OSAS儿童上气道的形态学及临床并发症,探索适合临床应用、能较好反映国内儿童OSAS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手段和测量数据,客观评价OSAS儿童严重度,建立适合儿童OSAS有效、科学、费用合理的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为今后多学科、规范化治疗儿童OSAS提供临床依据。减少儿童睡眠疾病的发生率,减轻患儿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43、骨科微创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医疗卫生)

研究适用于外周神经松解和切取的手术器械,改进适合开展上颈椎、腰骶段微创手术的器械。改进适用于脊柱和四肢创伤微创手术的内植物。通过解剖学研究阐述不同部位采用微创技术的最佳入路。通过生物力学研究,验证新的手术器械和新的骨科植入物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影象学手段评估新技术的有效性,以循证手段评定微创手术的优劣。

44、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医疗卫生)

针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结合经皮穿刺臭氧椎间盘溶解术、水切法、颈腰椎动力固定法等方法,对疗效、并发症、适应症等进行观察和研究,优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做到诊断明确,穿刺到位,治疗过程中病人清醒避免神经损伤,治疗后立即能明确神经压迫情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45、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原性猝死的防治与基础研究(医疗卫生)

研究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临床及心电学表现及其在预测心原性猝死中的作用,研究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干预,室性早搏与心原性猝死的相关性及其高危因素与防治阐明导管射频消融在防治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中的应用价值等,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鉴别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其存在缺陷进行评价。研究各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作用特点和疗效。

46、新型渐变多焦点眼镜片研制及产业化(眼镜)

研制高效高精度的自由曲面加工设备,建立镜片的数学模型,编制能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软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加工工艺,研制高质量的渐变多焦点镜片。研究非球面眼镜片的检测方法,建立设计、制造、检测一体化研发平台。

47、温州台风暴雨预测预报及灾情模型研究(防灾减灾)

深入分析历年影响温州的台风及其形成的降水相关关系,探索台风因子与台风暴雨特征的统计规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台风暴雨预测预报模型,分析预测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地质等次生灾害影响。

48、温州海洋风暴潮预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

研究开发温州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争取在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浙南沿海各岸段期间做出较为准确的数值预报。建立风暴潮减灾综合数据库,包括1950年以来所有台风路径资料、浙南沿海主要天文潮数据、风暴增水数据以及甚而地理信息数据,具有的检索查询功能。建立风暴潮减灾辅助决策系统,实现GIS图层管理及GIS数据与风暴潮信息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49、改善温州民生的对策研究(软科学)

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温州市改善民生的经验及教训,阐述现阶段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分析我市当前各类民生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紧紧围绕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以及包括失业、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

50、温州市区城中村改造对策研究(软科学)

从温州市区城中村的形成背景及产生根源、城中村改造外部环境分析、城中村改造战略制定入手,以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为指导,对温州市区城中村的改造问题进行研究,从空间、时间、类别几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改造对策,最后对策略的保障机制和组织实施提出建议,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造对策。

51、新温州人创业问题研究(软科学)

通过对新温州人在温州的行业分布、创业方式、创业途径、创业特点的调查分析,了解新温州人在温州创业的障碍和困难,提出改善新温州人在温创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52优化温州创业投资环境对策研究(软科学)

运用现代创业理论对温州市创业投资环境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创业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立足温州民营经济充分发展、民间资本充裕、融资渠道独特高效的实际,重点研究区域创业投资制度设计和环境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温州市创业投资环境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对策和建议。

53、温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难题和对策建议(软科学)

针对温州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标在全国居后的实际,对温州经济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温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政策建议。

54、温州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探究(软科学)

研究温州基层支委会、村委会、居委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存在的主要矛盾。研究如何改善地方政府、人大机关和群众自治体系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形成有效的基层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基层社会政治生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55、温州区域文化特征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软科学)

从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互动的角度,审视温州区域文化的特征和本质,在揭示本质、分析利弊、评价得失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56、温州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研究(软科学)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的精神,通过对温州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提出正确选择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温州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应包括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研究、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温州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培育等。

57、新劳动合同法与温州民企劳动关系研究(软科学)

新劳动合同法与1994年劳动法相比,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许多变化和调整,温州的政府、企业、员工如何应对,如何提升温州民企劳动关系的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58、温州防灾减灾保障机制和体系建设研究(软科学)

深入研究温州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其发生规律,分析当前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着重就多维保障机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内容、运行方式进行探讨,提出构建自然灾害多维保障机制的具体办法和有效措施。研究构建自然灾害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援助机制、保险赔付机制、个人保护机制。

59、人民币升值对温州外贸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软科学)

运用弹性分析法、吸收-收入分析法、货币主义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等不同理论工具,结合温州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温州外贸的影响,提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温州进出口贸易如何应对及转型的对策建议。

60、以风险投资基金为中介引导温州民营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研究(软科学)

通过对温州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差距、存在问题以及相对优势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立足于温州民间资本充裕的现实条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为主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温州市利用风险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路径进行实地深入研究,提出温州市高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的思路、路径选择和具体对策。

61、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经验总结与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研究(软科学)

系统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阐述温州改革开放经验和意义,如何运用这些经验推进温州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实施,探究温州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和领域、基本途径与方法以及政策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