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Scientific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科研动态

华中科大程时杰院士团队收到一笔“关键资金”,为创新平台建设按下加速键

发表时间:2021-09-03 作者:光谷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团队陆续收到了三笔资金——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各出资1000万元,共同支持团队建立的先进电工材料与储能技术研究中心改造升级,谋求在新能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程时杰院士团队从事国内少有的跨学科新能源领域研究,涉及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超材料和超导材料应用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但在数月前,团队的科研场所,还是一栋建于1956年的三层教学楼——华中科大西三楼。无论是场地还是设备,均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困扰他们的,不是科研经费,而是如何更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位于华中科技大学西三楼内,目前实验室已搬空,正进行加固施工

中心常务副主任蒋凯教授说,团队内有若干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有数百万到数千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但苦于经费开支范围管理极其严格,并不能用作创新平台的建设费用。

“这笔关键资金,可以说是特事特办,将主要用于改造实验室,实现装备升级。”蒋凯介绍。

1998年,程时杰教授率先提出在电力系统应用储能技术,解决弃风、弃光问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致力于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并取得了系列突破。

上月,储能多元发展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指导意见。业内人士认为,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储能产业将迎来发展最关键的五年。

为加快推进中心更新,76岁的程院士已经连续两个多月扑在办公室里工作,要把受影响的进度赶上来!

预计在明年年中,现在灰扑扑的西三楼,将完成一次科研领域的“腾笼换鸟”,“变身”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

据了解,在中心的若干在研项目中,已有3个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相关研究进入应用阶段,均位于光谷科创大走廊。

“我们既希望解决电力和相关领域的卡脖子材料与技术问题,也希望通过产业化实现自身造血能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武汉市、湖北省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蒋凯说。

院士是武汉宝贵的创新财富,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09月,武汉市制定《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聚焦发挥院士专家学术优势,推进城市产业升级。2021年,东湖高新区首次设立院士专家引领高端产业创新项目支持资金,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逐年调整。

采访时,76岁的程时杰院士正在办公室看文献,墙上挂着“天道酬勤”四个字

   

中心的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在马蹄莲(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内进行产业转化

   

图片为部分团队成员合影。程时杰教授(中)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凯教授(左一)负责中心日常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