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party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党务动态

西藏高原绽放华科电气格桑花

——电气学院五位援藏教师情怀与风采

发表时间:2017-12-07 作者:新闻中心 陆炳宇 李存凯 高翔 朱瑞东 浏览次数:

 

 

   “这次支教之行,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援藏教师的奉献精神。”pc加拿大最准杀组合教师陈金富在援藏返校后如是说。今年暑期以来,在西藏农牧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许德胜的邀请下,电气学院的陈金富、石东源、熊飞、姚伟和王丹等五位教师组成支教队伍,先后前往西藏农牧学院开展支教活动。

据了解,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支援西藏建设工作。由于受特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教育投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西藏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较低,提高教育水平一直是西藏建设工作的重点,因此,援藏教师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数十年间,一批又一批的援藏教师奔赴藏区,远离故乡,投身援藏,与藏族同胞共发展,共建设,倾热血,育英才。

许德胜也是我校响应国家援藏政策派出的第八批援藏干部之一,在西藏农牧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挂职以来,他发现大部分援藏教师的任教时长仅为两到三年,在完成支援任务后,一部分返回原工作岗位,一部分去内地高校进修攻读研究生,还有一部分担任驻村干部,使得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能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因此,许德胜向我校提出请求,希望能增派援藏老师。电气学院接到学校的相关安排后,对此非常重视,三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西藏支教方案,最终确定了以青年教师党员为骨干的支教队伍人选,先后赴西藏农牧学院开展“电力系统分析”以及“电机学”两门课程的教学。

教育援藏是一场永不停顿的接力赛。接力棒在一批又一批的援藏教师手中传递着,本次我院陈金富、石东源、熊飞、姚伟和王丹等五位教师承担两门课程,他们先后离开武汉,离开故乡,奔赴西藏去接力完成教学,西藏的教室中出现了更多的华中大电气色彩。陈金富说:“虽然我在西藏待的时间不长,但通过接触内陆11个学校的12位教师,已经真切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身上对于援藏的责任感。”姚伟说:“作为华中大电气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我能够为支援西藏教育做出一点点工作,感到非常自豪,前面三位老师很好完成了支教任务,我一定要把这个接力棒接好。”

教育援藏是一次真诚的心灵互动。援藏教师们接触的最多的、感受的最深的往往都是他们的学生们。在谈及教学经历与感受时,陈金富首先提到的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从课堂互动的活跃以及课后练习的完成度,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在尽力去吸收老师讲授的重点。“虽然那里的学生们起点与基础相对较低,讲课时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但从到课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你是可以体会得到他们的刻苦。”陈金富说道。另外,他还反复提到了一个词——真诚。陈金富在离别之际,收到了用藏文书写的同学们名字的信纸,带走的是思念,留下的是记忆,“虽然我只停留了很短一段时间,但我感受得到那里的学生们对我们一直有一种很淳朴、很真诚的感激之情。”石东源说:“为同学们上课,对于教师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到西藏这样特殊的环境去教学,机会是不多的。我一定要按照我党全方位育人、全时段育人的立德树人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可,课外与同学们多交流,共同进步。”

教育援藏是一种无私的高尚情怀。谈到援藏支教,熊飞说,“西藏的蓝天碧水,在期盼等待更多的干部教师,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为西藏全面实现小康发挥一点点作用,我将感受到奉献的快乐。”王丹是电力系党支部书记,也是最晚去的一位教师,他说,“看到我们电力系党支部的党员积极申请前往西藏支教,我非常高兴,说明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和贯彻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有成效,我一定要向前面几位老师好好学习,圆满完成支教任务,不辜负支部全体党员的期望。”

寥寥数语,难尽五位教师的援藏情结。采访时间不长,记者却感受到了五位教师对此次援藏支教印象之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了祖国、学校和学院对西部教育的关注,无论是长期驻守的,还是各高校派去援藏的教师,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西部教育水平。此时此刻,仍有许多人奔赴在援藏的路上,有的人仅短暂停留,却尽其所能;有的人青发而来,白发而去;有的人,则是永远留在了那片高原。他们的一个一个故事连起来,就是那草原上的一篇篇动人乐章,唤起西部藏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微笑,唱响一个个支教人心中的家国情怀。

陈金富、石东源、熊飞、姚伟和王丹等五位教师,是学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争做身边合格党员的优秀代表,像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在西藏高原绽放的绚丽的格桑花一样。希望全体党员和教师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贯彻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建设一流电气学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