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转载:2019-04-26 新华网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9-04/26/c_1124414937.htm
【青春的故事】杨江涛:我不是聪明人但我相信天道酬勤
图为杨江涛接受新华网采访。新华网 肖进安摄
新华网武汉4月26日电(肖进安 李晓笛)5年间共发表SCI检索论文12篇、EI检索论文4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8项……在pc加拿大最准杀组合,杨江涛被师弟师妹们称为“校级学霸”。而在接受采访时,杨江涛特别强调,“我并不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但是我相信天道酬勤。”
在华中科技大学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穿着短袖T恤、牛仔裤的杨江涛轻松地坐在椅子上,微笑着回答提问,与记者脑海里身着实验服、不苟言笑的工科博士形象大不相同。
2013年,本科临近毕业的时候,因为对电机方面的喜好,杨江涛希望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杨江涛说,“当时我给自己定下了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目标,因为他们的电气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我拼了命地备考。”他笑称当时的生活是“8117”,即早上8点开始学习到晚上11点结束,每周7天都是如此。经过一年的备考,他如愿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电机与控制工程系的研究生。
读研后杨江涛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说,上研究生以后他的梦想就是“要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能推进国家往先进方向发展的东西。”他选择了飞轮储能领域作为研究方向。
图为杨江涛(左一)与同学们进行学习交流。新华网 李晓笛摄
飞轮储能是利用电动机带动飞轮高速旋转储存能量,在需要电能的时候再用飞轮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在电动汽车电池、不间断电源、电网调峰调频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在这个领域,我国的研究相比欧美一些国家差距很大,所以我就想对这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出于我的爱好。”杨江涛说,直到攻读博士阶段,他依然坚持做飞轮储能相关电机的研究工作。
杨江涛的同门师弟李艺说,杨江涛是实验室里最拼的人,“每天师兄都是实验室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用杨江涛自己的话说,“研究一个电机,在走路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问题。”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杨江涛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这标志着他的研究成果在电气领域的顶级层面获得认可。
而成功背后的心酸,杨江涛最清楚。2015年,他和导师叶才勇教授对国外一家生产飞轮储能电机的公司进行资料调研时,发现这家公司的电机虽然已投入应用,但是存在一些缺陷。导师问他能不能搞出更好的结构,他虽然心里没底,但还是答应下决心要研究出来。随后他和导师进行了技术攻关,加上自身的创新,2017年,一种新的电机拓扑结构被提了出来。
图为杨江涛与他的导师叶才勇教授。新华网 李晓笛摄
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前四个月是最痛苦的,因为一开始要对理论进行验证。”杨江涛说,如果新结构的理论在实践中无法验证,整个电机的制作将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杨江涛回忆,那个阶段,每晚都要很久才能睡着、失眠,早上又会很早被突然惊醒,感觉压力特别大。
而杨江涛自有应对压力的“秘籍”。他说,“我压力大时有一个习惯,会去运动,比如跑步、打篮球,跑完步打完球我全身心都非常放松。”他就这样熬过了最困难阶段。
最终,经过四个月推导,杨江涛和他的团队证明了这种新结构电机的可行性。之后又经过接近八个月的加工制造,到2019年初,这款新型电机的样机终于被生产出来。经过测试,其性能比国外那家公司的电机具有更好性能。
杨江涛没有就此止步。他说,他的梦想是让新的电机能够在国内投入使用,“我相信特别是我们年轻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梦想。梦想说的直观一点,我认为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为此而不断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