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属于电气骄子的毕业返校专属记忆(一)

发表时间:2020-06-10 作者:柳子逊 周阳 浏览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希望你们在收获成长中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终有一天可以成就一番让自己满意,让学校满意,让党和国家满意的事业,祝大家一切顺利!”69日上午,在电气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居住的紫菘3栋门前,校长李元元院士深情寄语电气学子。同学们纷纷邀请李校长在学院毕业衫上写上独家寄语:电气骄子,照亮中国!常回家看看……为了表达感谢,他们还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毕业礼物送给李校长,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一声声“毕业快乐”响彻天空!自68日起,电气学院本科毕业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批、错峰返校,学院积极规划部署相关工作,以最团结的意志,最坚定的信心,最顽强的毅力服务好每一名毕业生,力争给他们一个的难忘毕业季。



“将疫情对毕业生求职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院毕业生相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疫情期间如何参加企业宣讲?面试和签约环节如何开展?”这是疫情期间学院辅导员通过线上调研得出的毕业生最关注的话题。对此,电气学院党委早在4个月前就开始了专题工作研究。学生毕业设计、求职就业等问题,早已成为每周党政联席会上学院领导反复探讨的必备内容。结合这些同学们关心的话题,学院分别针对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线上举办了“与院领导的空中约会”活动,全体学院领导与近700名毕业生相约视频会议平台,介绍并交流关于毕业答辩和就业应聘的相关解决方案,在疫情的寒冬中坚定了毕业生的信心。

有了可执行的方案,需要做到的是坚决贯彻执行。毕业生辅导员周阳、许文立定期一对一电话联系未签约毕业生,了解现存困难,一对一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帮扶措施。同时,两位辅导员和就业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向南瑞继保、中车集团等国家重点企业积极推荐毕业生。考虑到一部分同学考研失利,辅导员周阳积极与中国电科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船重工701所等科研院所联系调剂事宜,让同学们迅速走出失利阴影,探寻更多国内升学的选择机会。在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下,截止至6918:00,学院本科生深造率达到61.1%,就业率达到96.5%


“让本科毕业生返校有种回家的感受!”

当看到电气学院党委书记陈晋、副书记林磊和其他专业教师手举欢迎牌出现在武昌火车站时,电气中英1602班的王琢璞同学的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感动。为了迎接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返校,学院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毕业离校手续较多?一份包罗万千的学院定制“离校手续单”搞定!一张小小的A4纸,有所有手续的办理地点和温馨提示,针对其中需要在学院办理的部分,学院还在电气大楼开辟了专属区域,将各区域的功能模块化,学院的多功能厅也化身“办事柜台”,从报到证领取,到党组织关系转接,毕业设计材料递交,每个柜台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实现独立化、专业化,最后繁琐的毕业手续以一张地图的形式呈现在“离校手续单”上,力争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精心的准备吸引了校外媒体的注意,院长文劲宇接受“湖北之声”记者的独家采访介绍毕业生工作。

在大楼门前广场上,印着学院专属logo的签名墙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纷纷手举牌子和鲜花照相留念;进入大门即可按照指引免费领取丰富的毕业礼物,其中包含一套学士学位服、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毕业纪念衫,满载四年回忆的毕业纪念册、印有学校景色的专属明信片、存有学院领导祝福的专属U盘、印有院徽的定制版戒指和手环。

中英1601班的乔书剑同学怎么也没想到,给他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是学院院长文劲宇教授。自学院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返校起,每一名同学均可在学院报告厅聆听学院领导多对一的叮咛和祝福。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在闪耀的舞台上,学院领导依次为毕业生拨穗,授予学位,咔嚓咔嚓的照相机记录了这一难忘的瞬间。文院长说:“这是每一名毕业生的专属moment!”

离开了充满惊喜的学院报告厅,每一名毕业生都还必须要面对打包行李、转运行李的困难。针对此难题,学院专门开辟了大楼仓库供本校升学的同学们暂存行李。学院的行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E路相伴电气教师应援团”,他们或是坚守毕业手续工作点为学生提供专属服务,或是帮同学们打包行李,有的还开自己的私家车将行李转运到寄送点。大家纷纷表示:“学生毕业了,不仅要扶上马,还得送一程”。

自进校门,到办理完所有手续,电气本科1605班张润丰感慨万千:“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时隔半年回到学校,走进熟悉的电气大楼,看到敬爱的学院领导、老师都在为我们忙碌,心中充满了感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院给我们准备的各种礼物和惊喜连连的拨穗环节,真正让我有了一种归属感,仿佛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