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人物介绍:杨泽富,男,1952年生,197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812班教师班主任,83级辅导员,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电工基础教研室任教,2012年10日退休。
因学而来,为学而驻
1968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这天,初中毕业的杨泽富积极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一头扎进了乡下的三线工厂,四年努力,褪去稚嫩。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他转眼间便成了厂里的二级工,获得了许多工友的认可。但深感理论知识匮乏、渴求进一步学习的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在工友们的一致推荐下,杨泽富走进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中工学院。
那时的华中工学院才刚刚起步,教学、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初中学历的杨泽富还需花费大量时间补牢基础。即便如此,凭着对知识那海绵吸水般的热爱,杨泽富仍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三年的学业。毕业后,他面临着工作上的抉择:一边是挚友寄来的书信劝他返厂工作,一边是师长安排的谈话希望他留校。在当时,老师工资微薄,而工人是人人艳羡的优渥工作,大部分同学最终都选择了返回厂里,杨泽富却又割舍不下给了他这么多关怀的学院。去或留,让彼时的杨泽富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最终,朱九思院长的一次发言,坚定了他留在学院的选择:“所有留校的青年教师,全部脱产学习三年。”那是对学习毫无保留的热忱,拨开了杨泽富心头的迷雾,带领他踏上在华工的半生旅途。
不惧育人甘苦,悦观桃李芬芳
留校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812班的班主任,杨泽富事无巨细、有条不紊的管理着班级,从每天早上的出操,晚上的查寝,到周六晚上的例行班会,杨泽富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谈及班主任期间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则是学院组织拔河比赛那天,812班与对面一直僵持不下。正巧处理工作的杨泽富路过操场,812班的同学们看到班主任,一鼓作气打破了僵局获得了比赛的胜利。经过这件事,他深深感受到班主任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更加坚定了他将青春献给华中大的信念。
当了两年班主任后,杨泽富被学院安排为83级辅导员,用一个字形容当时的工作便是“忙”:作为统管13个班、近400人的辅导员,在通讯条件落后的时代,入学伊始便需要组建年级、班干部团队,协助年级事务顺畅运作;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周安排班主任关注同学们的学习进展;作为大家庭的“家长”,还需组织尽可能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家交流;面对部分同学出现的生活、心理问题,也要逐个谈心解决……辛劳的付出,换来的是电气精英们的快速成长。回忆起当时的学生,杨泽富说,优秀的人每个方面都会做的很好。当时的83届学生段献忠,如今已是湖南大学校长,无论在当学生或是学院任职时,都能做到待人接物和蔼谦逊有原则,学习工作严格细致讲人性。正是一个个践行“明德厚学,求实创新”的华中大人的努力,学校才得以蓬勃发展。
除了教研工作,工厂经验丰富的杨泽富还担起了建设实验室的职责,建设实验室的道路由于资金不足、技术瓶颈显得越发举步维艰。在大量投入却未能达到预期时,许多合作者都打了退堂鼓,退出了项目。杨泽富深知学院实验教学不能没有实验室。“即使所有人退了,我也不能退,不能让学校的资金打了水漂!”正是这股迎难而上的劲头,让一代华中大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后的心血,化为了沿用至今的实验中心——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批批珍贵的数据和成果,接连在此诞生。
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尽管工作繁忙,杨泽富仍保持着运动锻炼的习惯,随着年岁的增长,曾经热爱篮球的他每天晚上坚持打乒乓球,并在校内带起了一波乒乓“热”,后来担任学校的乒协主席,组织大家锻炼身体;退休后,“学习生活不退休”的他去了老年大学,学习二胡演奏,在家闲来无事时便拉上两曲,娱乐身心;在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学院缺少授课老师时,主动请缨负责教授电路理论,兢兢业业教学,任劳任怨育人,看到同学们的点滴进步会由衷的感到欣慰与满足,代课至今已九年有余,直到最近腿脚不便才怅然作罢……杨泽富老师一直推进着立德树人的大事业,践行着“学在华中大”的真精神。
寄语
回忆过往之余,杨泽富也对如今的华中大学子提出了几点殷切希望: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加要求我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前沿技术,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坚定爱国信念,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十全十美。要相信自己的祖国,保留清醒的政治头脑,客观看待问题。三是养成强健的体魄,随时迎接未知的困难,并战而胜之!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听完杨老师的讲述,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看到了华中大人奋斗的身影,感受到了华中大精神蕴含的澎湃力量。弹指间,学院已经历七十载风雨,诞生万千动人故事。现如今,华中大的美丽新篇章,将由我们来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