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从美国回来1年多了,85后李靖仍记得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报到时的那一幕。
“当时中心办公室主任、pc加拿大最准杀组合中心党支部成员程远老师,怕我初来乍到不认识路,特意跑到校门口接我。”李靖回忆,报到第一天,程远带着他办完了手续,又将他带到提早准备好的临时住房安顿下来,连小孩入读幼儿园的问题也一并解决好了。
李靖本以为刚回国会手忙脚乱一段时间,“没想到支部的安排这么完善”。与留美学习、工作11年里“科研按照兴趣来”不同,这名不满35岁的年轻科学家如今转为“将科研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正牵头组织为强磁场中心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中心承担着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任务,从2008年破土动工,到如今跻身世界一流,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只用了短短10余年。
10余年里,从科研攻关到培养学生、从做好服务到思想教育,党支部化身“红色领航员”,将党建引领融入中心的每一项业务工作。
脉冲强磁场设施涉及多个学科,研制过程中一度面临许多难题。比如,工程建设上没有模式可借鉴,国内缺乏相关核心技术,导体材料落后,科研资金有限……在中心党支部引领下,团队迎难而上,树立起“自主创新、赶超跨越”的工作理念。
“把承担国家任务视为己任,将国家使命与个人价值相统一。”学院院长助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吕以亮说,支部始终推行“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通过多样化党建活动让大家耳濡目染,自觉地将个人价值与国家使命紧密相连,激发团队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彭涛是磁体团队的负责人。2005年,他博士毕业后留在电气学院工作。不久,面对中心的基础建设需求,身为党员的彭涛放弃了在实验室里能够迅速出科研成果的机会,投入其中。
当时,中心建设所需的核心材料和部件都买不到,团队只能自己打造设备,每一条电路的设计图都需要大家动手绘制,每一个零件都得自己安装调试。
武汉的夏天,气温最高时达40摄氏度。因为绕制磁体所用的材料对人体有害,操作时,彭涛和同事们要身着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常常一站就是12小时。每每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整个人就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
彭涛埋头苦干,最终带领团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开发出世界领先的脉冲磁体工艺。2019年,彭涛所在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心从成立之初就锚定了“世界一流”的目标。引进、融合、创新,海外引进的归国人才,而今占到团队成员的一半以上。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打造服务型支部之外,中心党支部也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新形式、新方法,提升成员的思想认识、政治站位。
支部经常邀请学院老一辈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与中心教职工一起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以老一辈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科研感悟引导青年教师潜心科研、报效祖国。中心自建设以来,引进的15位专家全部留在了国内科研攻关的第一线,其中14位都在华科,一批年轻的党员教授成为中心建设中坚力量。
作为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脉冲强磁场设施,中心主任李亮教授介绍,目前,设施的开放机时数、课题数、成果产出等运行指标已超过美国、德国同类设施,开放共享水平跻身国际一流。十四五期间,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项目即将启动建设,支部将继续带领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从中心到学院,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导向已成为教授们的共识,党员骨干起到了引领带动的作用。”电气学院党委书记陈晋举例,这几年学院个人经费受益相对较多的横向科研项目占比逐步下降。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电气学院拿了5个国家级奖项,其中3个与国家国防攻关直接相关。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电气学院党委从党建工作入手,引领学生“筑基铸魂”。
每年新生开学季,电气学院党委都会倡导本科低年级学生“早日站在党旗下”,并组织“党员进寝室”活动。学院2018级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陈俊记得,当时几乎人手一份宣讲手册,所有人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截至目前,60%的学生已成为正式党员。
电气学院党委还给每个学生党支部配备导师,担起育人重任。2018级博士生、电气学院研究生党务中心主席殷天翔参与了张北柔性直流工程项目。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这一项目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能参与其中,为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清洁供电贡献自己的力量,殷天翔倍感自豪。他始终记得导师林磊的叮嘱:“要注重科研项目的落地,而非盯着发论文。”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科电气学院毕业生质量位列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学科第一。
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30日 04 版
http://zqb.cyol.com/html/2022-05/30/nw.D110000zgqnb_20220530_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