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自2019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以来,电气学院党委明确“目标导向,全员齐心,全院协同,打造学院共同体,争创一流电气学科”的发展思路,秉承“厚积薄发、担当致远”的院训精神,聚焦“五个到位”,全面落实“五个计划”,以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扎实开展工作,聚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形成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促共融的生动局面。
实施“头雁领航”计划,保障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班子悟思想、达共识、开新局的有效途径。”时任电气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表示,“要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就要将党建工作和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为此,电气学院开展“谋大事”和“办实事”实践,紧盯学院发展和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重点研判课程思政、毕业生就业、疫情防控、薪资调整等重要工作,开展4个专题集中研讨。班子成员坚持为学生上思政课,2020年授课66人次,听课13215人次;2021年授课33人次,听课5385人次。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成立党员抗疫突击队。98名校内党员和教师多次参加网格值守,圆满完成疫情排查、网格值班和生活服务。本科18级党支部党员郭柃彤、魏长芳等一批青年师生,主动参与家乡社区防疫的志愿服务工作,累计超1000小时。海外归来的青年教师杨勇教授真切感受到党的伟大和组织的强大力量,第一时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于2021年加入党组织。疫情期间,学院相关工作获《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人民日报》两次报道学院相关工作经验,为毕业生举办的个人专属学位授予仪式获CCTV新闻频道、“湖北之声”等媒体专访。学院党委获评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实施“举旗定向”计划,保障政治把关作用到位
当代青年喜欢上网了解时政,学院党委就积极拓展工作平台,把网络社区打造成青年人感受先进校园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政媒介。为此,电气学院组建“党建+媒体宣传矩阵”,广泛宣传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成果和师生先进典型,统筹学院网站、“华中大电气”“华中大电气研究生”“电燃梦想心向党”“皮卡君公共服务平台”“HUST明德学堂”“华中大电气bilibili”等宣传平台,在学院网站开设“理论学习”专栏,制作推出以献礼建党百年原创MV《血脉》为代表的一系列网络文化成果。“华中大电气”微信公众号2021年推送文章135篇,累计关注人数达12726人,全年阅读量突破23万人次。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针对“本科生专业学习难、研究生论文撰写难、毕业生就业工作难”,组织党员师生开展“一对一”帮扶,鼓励党员“擦名牌、亮身份”。结合庆祝党的百年生日和教师节,线上线下大力宣传了“湖北省优秀党员”韩小涛、“三育人奖”获得者刘明海、“十佳青年教工”杨勇等一批身边先进党员典型的动人事迹,并推出“优秀党员”“国奖获得者”“优秀学生骨干”系列先进事迹,在师生群体中形成正向激励和号召。
实施“铸魂育人”计划,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电气学院院长文劲宇表示:“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把每一名学生好好培养出来,是电气学院人才培养的前进方向。”学院打造“院士引航、领导把向、专家护航、朋辈助航”模式,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改革要求。开展“惟学论坛”系列讲座,邀请潘垣院士讲述“坚守初心,踏实惟学”,樊明武院士讲述“人在探索中成长,创新在失败中诞生”,线上线下同步为千余名师生传道、授业、解惑,获点赞29616次。完善学生-导师-系所-学院“四元沟通机制”,探索构建“导学思政”工作体系,教师康勇、曲荣海获评校“伯乐奖”,林桦、刘明海获评校“三育人奖”,罗毅获评校“三育人奖”、叶齐政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杨勇获评校“十佳青年教工”。聘请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梁茜等18名校院领导、学科带头人担任“班级成长导师”,梁茜副校长四次参加学院“班级成长工程”班会;时任学院党委书记陈晋为大一学生主讲“早日站在党旗下”专题报告,文劲宇院长主讲“新时代电气人”专题报告;毕业季,陈晋、文劲宇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为全体毕业生党员上“毕业党课”,在大学生涯的开端和结尾做好思想引领。完善“双班主任”队伍,聘请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教师班主任,在保研学生中选拔优秀学子担任研究生班主任;广泛调动业界和院友资源,聘请9名企业领导、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和校外辅导员,多元化指导学生发展;持续建设“E路同行”马原学习学讲团,遴选优秀学生近20名作为常驻成员;成立学业指导中心,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开展普适性学业指导,2020-2021年度开展串讲19场,近两年获评“校优良学风班”比例均超过85%,位列全校工科院系第一。
开设“党建+”思政实践课堂。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持续在全院本科生中推进“荣誉学士学位培养体系”和“班级成长工程”建设,分别授予2020届毕业生荣誉学位4人、授予2021届毕业生荣誉学位19人。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重大资助项目《高校德育实践探索-以荣誉学位明德板块课程为例》于2021年结项并获评优秀,学校学生思政工作“一院一品”项目《“三全育人”体系下的“班级成长工程”》于2021年结项并获评优秀。
构建以校内校外教育实践共同体、全方位指导管理共同体、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与19家国家级重点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培基地协议,与中国西电集团等单位合作共建各类学习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45个。项目《“电气化+”大国实业实践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获批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精品项目;实践队伍获评“镜头里的三下乡”全国优秀报道团队、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奖等奖项。2020-2021年,到西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持续超过70%,共有10名毕业生入选国家选调生。
推进“党建+”师德师风建设,2020年成立“师德建设与监督工作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共同担任,专题开展“师德育人守初心”主题党日、“师德师风微课堂”等活动。建立入职教育、日常培训、监督执纪、考核评优、宣传表彰的一套完整体系,严格执行各环节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
实施“强基固本”计划,保障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培养强有力的支部书记队伍,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学院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核心支撑。”学院党委书记张明表示。电气学院每位党政班子成员联系1-2个系所或学生党支部,参加系所教职工会议和学生支部主题党日,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强化“三基”、突出“四性”,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对标“七个有力”。两年来,连续有7个师生党支部获评校“先锋党支部”“样板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夯实党员教育管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2020年开展“过七一生日,讲战疫故事”和“党课开讲啦”活动;2021年结合建党百年,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党委及各党支部书记100%上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听课人数达到1580人次。
深化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赋予特色品牌“五个一工程”新内涵。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学-做-创”教育活动,2020年开展了“学四史永葆初心,强信念不负使命”系列特色活动,2021年开展了“有传承、有践行、有思想、有故事、有表达”系列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打造“一个支部一个亮点”,塑造了“党员一帮一”“党员学长学姐说”“党员进寝室”“党员微课堂”等多个支部党建品牌。党建辅导员李毅表示:“学院思政品牌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院党委的有效指导。”
打造“传承华工精神,讲好电气故事”党建育人品牌。将退休党员吸纳为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聘请5名资深老党员担任学院组织员;聘请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孙亲锡等老党员担任“支部党建导师”;持续开展“重阳探访”共建活动,每年组织近100名党员学生到老教师家中探访,疫情期间与老教师们互通书信,聆听老同志“口述历史”。2021年该品牌项目获评校“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最佳微视频奖”和“优秀征文奖”;作品《陈德树:“厚积薄发,担当致远”的践行者与传承者》获评“讲好华中大故事”一等奖。
实施“融创未来”计划,保障改革发展到位
“集中全院力量进行学科建设攻关,基础是学院党委的引领。”谈及党建在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时,学院院长文劲宇这样说道。电气工程学科国际评估的结果显示,我校电气工程学科位于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行列;编制提交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电气工程双一流学科首轮建设成效评价结果为“整体发展水平”和“总体情况”均为“显著”,进入“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建设申请名单,成功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落实人才的海纳百川引育并举。党委书记直接分管学院人事人才工作,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三位院士率先垂范,全体教授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引进人才和拓展学科方向。建强“新工科建设小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创立电气教学训练营,33门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思政示范案例,2个青年教师团队入围课程创新大赛全国决赛。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学院牵头的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顺利结题获评优秀,两个相关课题获批学校2020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于2022年1月编撰出版国内首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高电压新技术科学训练营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获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一等奖(近五年全省唯一)。《电路理论》课程及课程组于2021年入选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杨勇教授被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打造电气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品牌,突出高水平全过程指导。形成以学生自主、导师指导、主动实践、科技创新为特色的电气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双创”典范。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师生科创团队,斩获了包括“挑战杯”全国金奖(2020年)、“互联网+”全国银奖(2021年)、铜奖(2020年)、“创青春”金奖(2021年)、研电赛国家级一等奖(2020、2021年)等在内的众多重量级奖项,共获得国际级奖项31人次、国家级奖项11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