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70周年校庆·师者风范】李震彪:电气院风好 群贤乐渡人

发表时间:2022-08-10 作者:郑韵馨 张劭鹏 浏览次数:

在电气学院院庆70周年之际,高压系的李震彪老师接受采访,谈到了自己在华中大科研教学的经历,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此与大家分享。


我是19924月来学校作博士后研究(规范叫法应该是华中理工大学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具体在当时的电力系高压教研室,19944月出站之后留校工作至今。屈指一算,在华科工作刚好超过了30周年。30年里,我既作教师,从事科研教学,带研究生,发表论文、做课题;也是干部,先后任学校政策法规处长、研究生培养处长、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长。30年的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电气学院优良的教风、学风、院风,教职工追求卓越、敬业实干、富有仁爱之心,是学子的导师人师;乐作暗室之灯、照亮别人,是学人的引路人;公道正派、廉洁守正,有君子之风,是科学与大学精神的守护者;独立思考、求真求善,有思想者之智慧,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开拓者。30年里见证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可敬可亲的电气人和事,今天随意列举几个供你们了解。


导师人师

我于19924月至19944月在我校电力系高压教研室做博士后,指导教师是程礼椿教授、邹积岩教授。出站之后留校任教。年轻人初出茅庐、初入职场,特别是科研生涯的开始,如何选择科研方向、怎样选择科研切入点、到哪里争取经费支持、如何处理个人与团队关系、怎样实施学研产结合、如何实施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科研、怎样规划自己未来若干年的职业发展路径等等,对我来说都是极为重要又迫在眉睫的问题。程老师和邹老师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给了我许多指导,让我受益良多。比如,两位老师鼓励我积极申请各类基金资助项目,并指导我修改完善申请书。在他们的无私指导与大力帮助下,我在博士后期间的1993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以及湖北省自科基金资助项目。1994年留校任教后的5-6年内,又先后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武汉市晨光计划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等等多类基金资助项目,此期间每年在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5-8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从学生逐步转型成长为学者,并于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

由于邹积岩老师年富力强,对我的指导更多一些,他吃苦耐劳、敬业实干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记得1992-1998年期间,他为了企业合作课题频繁出差外地,开展真空断路器试验常常亲临现场亲自操作,有时加班加点做实验,常常工作到次日凌晨,可谓拼命三郎。记得1997年夏天,邹老师在合成回路实验室做实验,自己爬到2-3米高的高压电容器上检查电路,不慎跌下地面,造成左臂骨折,被紧急送到华工对面的省中医研究院骨伤科医治。邹积岩老师对待学生和同事格外宽厚仁爱,为企业开发产品得到的劳务费都全额发放给参加项目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我感觉自己多次得到的奖酬都高于自己实际做出的贡献,于心有愧,也曾推脱不要或少要,但邹老师都态度坚决地坚持要给。邹老师发放的已经不是酬金,而是在播撒仁爱的种子。难怪有哲人说:教育是爱的艺术。邹积岩老师后来离开华工先后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大连工业大学校长。

我的第一导师程礼椿教授是我国电接触电弧及触头材料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上世纪80年代发明的电弧高速摄影装置在当时电弧反向运动研究方面已处于国际最新最前沿。程老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重要的是个人品格高尚,令诸多学子尊敬有加。程礼椿老师的夫人在年轻时就因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瘫痪。为了给妻子治病,程老师只要听到一点相关信息,都要带着妻子去求治。三十年来,程老师背着妻子求医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999年,程老师年逾九旬的母亲又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由于母亲得病后只认儿子,程老师又无怨无悔地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直到20014月母亲去世。程老师常说:母亲给了我生命,妻子是我生活的伴侣,对她们付出是我的责任。《楚天都市报》在20015月关于程老师报道中曾写到:在生活上,他是一位情深义重的丈夫,一个孝心满怀的儿子;在工作中, 他是一位坚毅乐观、严谨勤奋的学者和导师。


暗室逢灯

我的博士后出站是在19944月,但在19941月电力系高压教研室党支部换届时大家推选我当党支部书记。记得当时我说,我博后还没有出站,还没有正式成为华工老师呢,怎么能当书记呢?印象中大家说博后本身也是工作了,另外你肯定是要留校的,于是我就成为了高压教研室党支部书记。19949月中旬某天下午阴雨绵绵,接近下班时间时,陈俊武老师突然来告诉我说,梁老师刚才来电话让你等他一下,他要来与你就党支部工作谈谈心。“谈谈心”三个字说出来普普通通,但此刻我听起来却是格外的温暖和感动。69岁的梁毓锦教授冒着细雨从家中专门来高压实验室找我谈心,这种对集体和我本人的关怀与爱护,令我对梁老师更加肃然起敬和倍感亲近。梁老师来后对我说:知道你对工作有激情,有想法,有责任心,但要注意,任何单位的发展与管理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与矛盾。党支部的工作,一要注意与行政的职责分工,注意各自职责边界;二是在日常工作中与行政既讲分工也讲协作,党支部工作不能被动要主动;三是要扬正气、抓大事、讲方法,团结人、团结大家;四是做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人的随意因素,等等。我静静地聆听着,感觉自己尽管已过而立之年,也是副教授了,在福州大学读博时也曾做过校研究生会主席,但如何做好党支部工作,如何做好教研室工作,自己仍是懵懵懂懂、迷惘困惑。梁老师的一席话让我眼前一亮、如饮醍醐,思路逐步清晰。在人生的重要路口上,特别是自己处于迷蒙中时,有人给予指点,避免走弯路错路,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恰如暗室逢灯、久旱甘霖。指点你的人,就是你的引路人、也是人师。记得那天晚上回到家中我给家人说,今天遇到一件好受感动的事情,梁老师冒雨从西一区家里到高压实验室找我谈心,指导我如何做党支部工作,真是句句暖心,句句让人清澈。我清楚记得,当时妻子颇有触动地说,遇到这样好的老师和长辈,是你的福气,也是单位的福气,要好好珍惜。


君子行正气

1996年学校评选(香港)亿利达奖教金人选, 全校10人,每人奖金5000港元, 这与当时的教师工资相比,是一笔大钱了,好像是当时校内奖金金额最高的奖项了。电力系要求各个教研室推荐人选,作为高压负责人,我当时组织推荐了某位兼任辅导员的教师并报给系领导。结果后来系领导廖世平书记电话我本人说:系班子根据各教研室推荐情况和集体研究,决定推荐你去学校,这样代表电力系更有竞争力。我推脱说不该推荐我,建议推荐高压某某或者其他教研室的某某。结果廖世平书记说不用客气了,这是集体研究的结果了。于是当年我幸运地成为全校荣获此奖的10人之一,十分光荣,也心怀感激,更为自己是电力系温暖大家庭的一员而自豪!

2007年学校第一次实施教师定级,教授分成1-4级,其中第1级是院士,23级也有具体的条件要求列表。评级申报前半月,正好我外地出差与西安交大的老师在一起,互相谈起23级教授评定,对方说交大竞争特别激烈,常名额少,争取者多,僧多粥少。我心想,既然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还是不参加竞争了,让更能干的人上吧,尽管我符合学校的3级教授条件(比如5年内主持两个国家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等等)。所以填表直接填报了4级。结果学院初评后的一两天,在电机楼前我碰到了电气学院的一位大教授朋友,闲聊起了此事,他告诉我:你的谦让是完全不必要的,你不涉及与任何人竞争,这次是3级的名额不少,够条件的不足,所以你应赶紧改报3,还来得及。就这样,我当年评上了3级教授。

常听说社会上有各种丛林现象,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对错,但我在电气学院至今已30年的经历告诉我,许多人还是讲原则、讲规则、讲正气、讲仁爱的,还是尚真守正的。


思想者启智者

樊明武院士在2001—2005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期间我任校政策法规处处长,与樊校长接触较多,其中有几个方面印象深刻。一是他提出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二是提出并推动了无学术污染、无信誉污染、无环境污染的校园精神文化,三是提出并推动“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依”的以法治校准则。

这些理念与准则的提出与推动,相对于当时许多高校存在学术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而言,是一股难得的清流。期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颁布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管理人员职业行为准则》,对建设真善美的校园精神文化起到了促进和引导作用。

关于国际化,樊校长认为:国际化就是把学校、学科和个人的学术发展放到国际参照系中去比较和检验。坚持开放的心态与胸怀,在空间上向世界开放,学习和借鉴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先进文化和办学经验;在时间上向历史开放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向现实开放以博采众长,向未来开放以引导现实;既向自然世界开放,也向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开放。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还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把管理转变为服务。他还指出:大学国际竞争的核心不完全是资金、人才和技术,而是制度环境,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造就人才、创造财富、提高效益;落后的制度环境可能扼杀人才、浪费资源、滋生腐败,因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分配校、院、系权责利,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倡导多赛马、少相马等等。

樊校长的这些理念、观念对我从事机关部门管理以及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影响很大,在我之后履行研究生培养处处长、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岗位职责时,时刻提醒自己以法管理,做到四个“凡事有”、保持独立思考和“无污染的精神人格,以“国际化”的胸怀、视野和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努力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比如,2010年我在研究生培养处工作时所做的对全校307名超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进行清退的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当时的全国各大媒体连续报道,包括CCTV、新华社、各地方电视台等等,且绝大多数给予充分好评,说是难得的清醒。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简称:实设处)工作期间,所负责的大仪开放共享工作在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年度考核评价中,荣获2018-2020年连续三年优秀和全国高校系统三连冠。在实设处推动的“卓越工作、诗意生活”“学习型研究型机关部处”被全国众多高校同行赞誉并笑称为诗社处

中国政法大学著名教授罗翔说:人类永远是观念的产物,只有伟大的观念才能托举伟大的人类,大学之大在于伟大的观念。所谓伟大的人物,实际是伟大的思想和观念。法国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帕斯卡曾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所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既要重视有形,也要重视无形;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既要有大量行动,也要有独立思想。持之以恒为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真善美的人类事业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