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70周年校庆·师者风范】王少荣:在岁月中书写自己的诗篇

发表时间:2022-09-06 作者:刘天翔 王乐翔 浏览次数:

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很多人随了大流,而另一些人则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在岁月的诗篇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全力以赴,奔向更高的平台”

王少荣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电力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及其并网运行的协调控制和人工智能应用。于1998年开始进行基于GPS的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研究,为湖南电力系统开发了包含1个主站和10个子站的WAMS系统,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多项国家和军工项目。曾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若干。

“当年考研我工作了大概三年多才考的,那时候要经过单位同意,要有单位介绍信才能报名。”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三届学生,1984年从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毕业后,王少荣在浙江紧水滩水力发电厂工作了三年多才获得考研的机会。当时王少荣所在单位其实是不希望他走的,在那样一个本科生还是万里挑一的人才的年代,同意一个从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去考研,单位里的工作肯定会受到影响,但这些挡不住他一直以来对于更高学历、更多知识的渴望。在他长时间的要求下,单位最终决定给了他一个去考研、去追逐梦想的机会。“我们当时一个系几个专业就一个班总共16人。”王少荣向我们回忆起当年研究生名额之少、考研难度之大时如是说。在1987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并不发达,当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6%,全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仅3.9017万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他还是全力以赴、把握住了机会,考入了华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毕业并又工作了几年后,王少荣不甘于现状,继续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并于199551日正式来到了华中理工大学担任讲师,自此开启了他在华中科技大学二十几年的工作生活。在问到一路走来为什么选择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丰富工作经历时,王少荣笑了笑说:“要全力以赴,奔向更高的平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数十年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中,或许正是源于内心渴望全力以赴的勇气和信念,支持着王少荣一路走到今天的硕果累累。谈到关于当下大学生本科毕业后的考研热潮,王少荣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假如说是有理想有想法要读研,那就全力以赴去考考也可以,但是有的同学据我了解,考了几年也没有成功,我想不如换一种方式,也不是说一定要在考研这条路走下去,因为一考就考几年的时间也成本也是很高的。”

“三尺讲台,不负教师本心”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教师职业是无价的。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艰辛和奉献、选择了无怨和无悔。王少荣俨然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二十多年来,他不断充实自己,坚持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以教学科研大局为重,为电气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仅自己直接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便多达一百多位。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二十多年工作经历,让王少荣对教书育人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念。上过王少荣的《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这门课的同学就会发现,他上课常常会选择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而较少使用PPT课件。“PPT模拟板书的形式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老师没有那种写东西的感觉,同时老师怎么跟学生互动,怎么让学生一起跟着走也是要考虑。”上课时,一些关键的图,他都会亲手在黑板上画出。一节课下来,往往教室里的四块黑板都已经擦了一遍又一遍。诚然手写板书非常辛苦也十分机械乏味,但王少荣想通过自己手写板书,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跟上自己的思路,让同学的思维能够跟着老师讲课一起逐步往下走,把自己对这个行业几十年来的理解尽快尽好的传授给同学们。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手把手传授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的过程。

优质的教育,绝不仅仅只是老师对学生知识的输送,还有老师对学生全身心的正面影响。作为获得了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大年度育人伯乐奖的执行导师,王少荣谦逊儒雅,常常鼓励学生多去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希望每个同学能都能够比较有效的利用时间,在学习和研究过程当中,除了研究能力的增强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更加坚强,身体更加健康。”对于硕士这一阶段,王少荣认为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增加是一个学生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所必要的。研究生阶段并非是一定要出成果的时光,而是整个人需要全方位得到成长的一个阶段,因为将来每个人的发展很难在现在就进行预测,“毕竟读书是年头还是有限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真正要能够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希望他今后的工作能够出成绩,今后能够出更多的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少荣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着知识,在讲台下给学生启迪心灵,以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自己的学生,给他们的人生点亮智慧之灯。“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见证了王少荣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一路走来,他有辛勤的付出,也有可喜的回报。为了教育事业,王少荣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但他无怨无悔!

荣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但他无怨无悔!

“脚踏实地,不懈追求”

“漫漫人生路,谁说生命只有辛苦”,还有不懈的的追求和自我实现。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年轻人抱怨压力大工作时间过长难以承受,但在电气大楼九楼工作学习的同学们经常会发现哪怕在晚上12点以后依然可以看到王少荣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这个阶段已经可以躺在自己功劳簿上好好休息了,但王少荣不以为然,给学生改论文、研究科研项目上的问题等,每一件事看似平凡却都不简单,只有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对得起自己老师这个身份。“所以一般比较晚一点回去,工作时间就多一点,能够把时间赶一点回来。”几十年来,王少荣一直都勤勤恳恳地工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王少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句来自毛主席的名言中所蕴含的精神,也是几十年来一代代华中大人身上所有的一种宝贵品质。对于电气这个有严格的规范作业的行业,正是因为规范作业,才使得电力系统多年来出事故的概率很小,一旦不遵守规范,作业将会存在着很大安全风险,因此 “要传承的精神,我觉得要是脚踏实地,严格按照安全的规定来作业,这种东西是非常严格的,这种精神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有差错的,一有差错就有问题,传承电力行业精神就是要脚踏实地,就是要实实在在。”

正所谓,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从学习到工作,一路走来,王少荣始终做事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聚集起来便是王老师今日取得的成就。数十载风风雨雨,王少荣初心不改,敢于攻坚克难,在岁月中书写着自己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