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四十余年如一日,他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发扬电气学科的岗位上,从“教书匠”到教育者,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其中,凭借他那不忘责任的韧劲、勇于担当的初心、自我反省的思考、不畏艰难的毅力,见证并引领着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高压系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高压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电气科学与工程》的编纂者之一的李劲。
秉持赤子之心 厚植家国情怀
李劲生于1940年,那时新中国还未成立,国家与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大哥辞别父母兄弟,毅然决然的参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作为小学教书先生的小哥也积极参加抗战相关的宣传工作,李劲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受两位哥哥的影响,但由于年纪太小不能参军,只能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念深深地根植于心间。
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此后四十余年的教育与科研事业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艰辛,总能想方设法的克服。他深知教育对发展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他总是很严格,而在对于子女的培养与教育中,李劲也从未有过一丝放松,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博士毕业,其中大女儿在华科博士毕业后也像父亲一样,执起教鞭,延续希望,目前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师,小女儿跟随父亲为祖国的电气行业增砖添瓦。也正是李劲这样传承的家国情怀,才有了中国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如今蓬勃发展。
师者品行 尽显责任担当
1959年,李劲考入华中工学院高电压专业,那时中国高电压处于萌芽时期,与国外的专业程度差了一大段距离,同时此专业的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为了能让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李劲选择了留校任职。1964年,他站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四十余载,直至2005年退休。
李劲的职业生涯,也同时经历了中国电气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在他执教期间,为了更好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他自学了日语并去往日本留学进修,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在日留学期间,他用心钻研老师所讲的知识,从不敢有一刻放松,因为他深知自己身上责任之重,在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查看各种资料后再虚心请求老师的解答,他也经常就一理论,和其他同学研讨到深夜。在回国前,他的日本老师曾想留他在当地发展,但是他这样刻苦用心地学习,为的是能将更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带回祖国,为的是给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他毅然回国。
平凡坚守 创造不凡价值
我国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以相应的教科书并不是很多,也不完善。为了给学生学习到更加专业系统的知识,李劲和其他众多相关专业的老师们一起编纂了《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当时的李劲不是资质最深的,也可能不是科研最出众的,但是他的知识面很广,在电气学科的这么多分支下,李劲对电子、高压等每个分支都有所涉猎,所以众多老师推荐李劲担任研究组组长。这是国内首次编写此类型的书籍,所以任务很艰巨。在编纂教材期间,李劲将现有教材与自己学到的知识相结合,经常在课室一待就是十天半月,有时遇到问题点,他们加班通宵找答案是很平常的事。
《电气科学与工程》专业书籍在他们日以继夜的校准、编纂中诞生了。其中的总论由李劲编写,用几页纸概述了整本书的框架脉络。书中详尽地指出了电气学科应该从什么方面考虑问题,当前应该着力研究的重点、同时还深入的介绍了等离子体和气体放电等内容,这部书籍一直被沿用至今,它不仅对当时的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引领发展的作用,也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持续输出 提升永不止步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昔日蔚蓝的天空不见,满目疮痍的白色垃圾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国家也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很多学校都开设有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学科,李劲随即向校长提出要创建我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但学校尚未有人深入研究过此类学科,而且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也是刚刚兴起,在本校建立、发展比较困难。但李劲没有退缩,他带领着一批学生,共同在电力系下创建了环境研究所,这便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
之后,李劲研究出了水果保鲜新技术,此技术是将多学科相互交叉进行创新,将水果的运输时间变长,同时,这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三等奖。李劲用实际行动告诉他的学生:一切成功的机遇,都潜伏在自己不断提升、坚持成长的道路上。
用心教书 用爱育人
李劲带学生时也一直都是亲力亲为,学生们在做实验时,他都会时常查看实验的进展,指导学生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得到想要的结果,每次实验课下来,同学们都表示收获颇丰。而那些学生们,也深受他的影响,留在学校执起教鞭,成为一名老师,延续使命与责任。
虽然李劲已退休多年,但学校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心中最重要且安全的家了,所以他经常回去学院,与学生一起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还经常认真的帮自己学生的学生修改论文,提出建议。不仅如此,在李劲带过的学生里,他都依然记得样貌和名字,因为他把每一年带过的学生都在纸上用圈标记下来,保存在文档里。
老师的退休生活也十分丰富,他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和闲暇的时光,给养了十几年的乌龟做了“小房子”:把老旧的报纸捣成糊,捏成山脉;把废弃的导线串在一起,当小鸟小树的骨架;把剩下来的泡沫板剪成一定的形状,画云画树画鸟;把废铁盒用胶带做成相框,把纸箱做成一个精致的塑料袋回收盒等等,育人之外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启迪我们创新从生活中来,当我们开始注意到生活中的那些边角料,并有意识的去了解、去改变时,创新也就随之而来。
阳台一角-乌龟池
四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坚守岗位,他将人生的黄金岁月奉献了崇高的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
李劲身上散发的坚守、务实、无私、钻研的精神作风,对于当下浮躁的社会有警醒作用,值得我们青年一代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