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夯实基础 追逐梦想--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刘毅访谈

发表时间:2016-09-09 作者:电气学院 浏览次数:

电气学院高电压系教师刘毅荣获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学院新闻中心的同学对刘毅进行了采访,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他的经历与感悟。

心存感恩,励志奉献

刘毅分享了自己获奖后的感想,他说其实这个奖相对于其他老师的获奖级别来说,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奖,但是对我个人却是一个非常大的肯定和鼓励,能够获得这项奖励,感谢学校、学院及广大老师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的优越发展平台。工作至今,一直感受着集体的关怀与帮助,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导师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在华中科技大学期间的本科生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他们对我进行的科研培训,为我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宝贵财富,也让我一直奉行科研工作中只有倍加努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能获得成功。

刘毅说,非常庆幸自己当年做出正确的抉择,选择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能够有机会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时刻感受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特别感谢课堂的同学课后提供无私的意见反馈表,让自己受益颇丰;很庆幸有很多前辈帮忙,或交流课堂心得,或亲临课堂指导授课,帮助自己快速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站稳讲台。在此,刘毅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肯定,给予自己的奖励。他在感受教师节的神圣中不断告诫自己:兢兢业业,甘守三尺讲台,争做有信念、有道德、有学识、有仁爱的好老师。

立志报国,潜心科研

在刘毅的科研生涯中,神光III装置的建设任务最令刘毅难忘。2009-2011年期间,他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神光III装置的建设任务。当时神光III装置的技术瓶颈之一为高功率气体开关,需要保证108个开关同步可靠触发,开关误点火率小于0.0001%,难度非常大。最初采用的是Marx触发方案,但是经常出现问题,他们整个研发团队连续几个月的时间经常工作到凌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来发现是方案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工程中应用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可靠性。课题组当机立断,研发更为可靠的变压器触发方案,经过1年的连续攻关,实现了所有气体开关触发器的更换。目前开关运行多年,未曾出现任何问题。

刘毅颇有感触地说,“所以从事科研工作时,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一定要在初期方案论证时做足工作,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对于研究生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时,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充分论证。”总结这些年来的科研历程,他的体会是:从事科研工作时,要让自己的研究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当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获得应用时,才能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高校里面的科研人员都是聪明人,当然也有少数的天才,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谁付出的努力更多,尝试的方法更多,获得成功的几率也才更多。

夯实基础,奠基未来

刘毅的平时生活或许略显单调,业余生活内容与很多老师相雷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备课、与学生讨论或试验等,其他的兴趣爱好比较少,主要就是和同事、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一般坚持一周至少一次,实则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做教学和科研工作,默默付出了很多时间与精力。

刘毅寄语有志于科研的同学,一定注意基本功的培养,以便进入研究生阶段,可以快速进入研究工作,比如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或者专业实习环节,要学会主动去查阅文献、理清自己的思路。他建议同学们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了解科技报告图表及文字表述的规范,以便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快速进入相关培养环节;在本科阶段,可以抽取一定的课余时间,进入感兴趣老师的课题组,参与相关研究工作,特别是能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他说,电气学院经常有组织“携手电气精英讲座,建议有兴趣的本科生也可以去聆听这些讲座,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现状,以便将来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

人物链接:

刘毅,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2008年于武汉大学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士学位,2013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1110月至20129月获国家公派赴英国拉夫堡大学联合培养。主要讲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等本科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液电脉冲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及其在油气增产方面的应用、高功率密度重频脉冲电源、电力变压器结构性故障诊断等。获得2014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评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军口863项目2项、自主创新基金1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3项;在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 Plas. Sci.IEEE Sensors Journal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4篇;发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目前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