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自强标兵李子博:让生命发光

发表时间:2016-06-21 作者:记者团 彭辰辰 浏览次数:

6月2日晚,电气学院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黑压压地坐了一屋子人。会议室前方是穿着深色正装、轮流进行学院思源奖学金答辩的学生。室内通风条件并不好,密闭的空气更添紧张的气息。答辩者们坐在台下,焦躁地倒腾着手机。

随后,李子博上台了,台下突然变得出奇安静。他身板偏瘦,长相清秀,特地整理过的发型,穿着有些不合身的西装,将他与肿瘤君的故事娓娓道来。

李子博的辅导员曹攀辉评价说:“他能用自己的故事说出来,激励和鼓舞别的同学,这让我很欣慰。”因为相比于一年前,李子博真的成熟不少。


以为人生的光灭了


每年6月,高考总是热门话题。2014年,李子博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和其他许多考生一样,他渴望冲出高考的桎梏,以此获得新生。李子博不是独生子,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弟弟念初中,妹妹读小学。父母在家乡做电动机生意,收入尚可,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也算温饱无忧。高考后的李子博对成绩显得很轻松,等成绩的日子里会出去和同学一起唱K庆祝。


但高中时期一直困扰李子博的胃疼并没有随着高考的完结止步。父母都很担心,便在高考后带着李子博去了家乡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做检查。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肾部肿瘤,直径7厘米。“肿瘤至少潜伏了5年,去北京的大医院治吧。”


父亲立即买了连夜去北京的火车,“有病我们就治!”在三更天的火车上,李子博和父母都没有睡。心中的失落、崩溃与沉默交融,火车里的灯光摇摇晃晃,忽明忽暗。三个人的角落里除了舟车劳顿的疲惫,剩下的只有漫长的无言。


到达北京已是凌晨,三个人顾不上休整,便匆匆赶到“一票难求”的北京协和医院。在协和,300元的专家号常被黄牛炒到2000,等几个月的床位才能做手术也不是稀罕事。一直守在挂号机旁的父亲,幸运地挂上了石冰冰教授的号,他是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一位医生。石冰冰得知李子博刚刚结束高考,便很是关照:“一定尽快安排床位进行手术。”


在等待床位的日子里,一家三口住在医院附近的日租房,而不远处,便是喧闹的王府井大街。还未盼到床位,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通知短信已悄然而至。看着手机屏幕,李子博心绪万千:“我很高兴,但笑不出来。”


点亮自己才能发光


不到一周,李子博进了手术室。临麻醉时,麻醉师问李子博:“喜欢篮球还是足球?”李子博有些兴奋:“篮球!我喜欢科比。”随着身心的逐渐放松,李子博迎来了4小时的沉睡。


手术很顺利,保住了李子博一半的肾,也留下了右腹15厘米的伤口。麻药药效过后,15厘米的伤口会钻心的疼。有时疼得忍不住了,李子博还会哀求医生给他一剂麻药。


术后,从北京到家后不过几天,母亲又带着李子博重返北京,去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进行化疗。“本以为做了手术就没事了,可没想到还要化疗。”李子博哭了,化疗更像是死刑的前奏,让他很是恐惧。


在本属于狂欢的暑假,李子博每周需要进行一次化疗。他的身上插满了管子,在许多个日夜里忍受化疗带来的不适。李子博头发几乎全部掉光,原本打篮球身材健硕的他体重锐减20斤。每天只能任凭化疗反应在身体里排山倒海,依靠父母的慰藉和沉睡来缓解痛苦。


2014年9月,李子博来到武汉,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又回到北京接受第三期化疗。当拖着疲惫的身体坐上北京的出租车,看着窗外阴阴的天和来往的车,李子博做出了一个决定:休学一年,修补身体、沉淀自我。


化疗周期结束后,李子博在北京307医院进行了总共四期的生物免疫治疗,一瓶巴掌大的细胞浊液需要三万元,每期一瓶。


李子博的病全称为成人型肾母细胞瘤,恶性一期,发病率千万分之二,手术后患者无瘤存活平均年限是五年,而这五年里癌细胞复发和转移的概率不低于百分之五十。李子博心里很明白这是一场赌博,一想到家里的弟弟和妹妹,放弃的念头止不住往上钻。“砸锅卖铁也要治。”父亲不止一次掐掉李子博的胡思乱想。


休学的一年里,李子博加入了抗癌协会,用行动去鼓励更多癌症病人。果壳网上提到,癌症的诱因三分之一可以归因于环境因素或遗传倾向,三分之二都是运气。李子博说:“我真的运气不太好吧,但不能因为可能会离开,就放弃活的机会。”


我在发光 你不要只看到烟


2015年9月,李子博正式入学,开始了他理想的大学生活。大学里,他遇到了一个鼓励他的老乡,后来成为了他的女朋友——经济学院2014级学生蒋鑫。蒋鑫很漂亮,说话时嘴角上扬:“他有时乐观开朗,有时很安静。我知道他生病了,但是如果‘奇迹’不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个词呢?”


大学里的李子博尝试着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因为喜欢唱歌,他加入了学校爱唱歌协会;喜欢篮球,他便加入了班级篮球队;喜欢小孩子,他便去参加支教活动。


随着李子博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质疑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在李子博参加的校自强标兵评选比赛的网上投票环节中,蒋鑫联络身边的朋友帮忙投票,“你们真的这么在意这些东西吗?”一位学长如此质疑。这对当时满心热情的蒋鑫来说是当头一棒,“我只是想帮助李子博,让他知道他有能力做到很多事,还可以创造很多美好。”当看到答辩舞台上,仿佛在发光的李子博,蒋鑫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子博很少理会这些质疑。“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少有顾虑。”室友王棣评价道。李子博认为一个人在他人的印象里不过几分钟,与其顾虑他人,不如做最真实的自己。大学里,李子博很感谢那些知道了他的病,却从未有过歧视态度的同学。“这场病让自己改变不少,选择舒服的生活方式、不强求,就足够了。”


蒋鑫以后想把李子博的故事写成书,拍成电影:“我想告诉大家,癌症并不可怕,癌症病人也可以过的很精彩。《滚蛋吧!肿瘤君》的结局不一定是悲剧。”


恋爱中的两人像多数情侣一样,无意间的对视一笑,便融化了许多迷茫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