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电气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六十周年返校聚会举行

发表时间:2015-10-28 作者:电气学院 雷浩楠 浏览次数:

“六十一甲子,风雨大半生”,1020日至22日,我校电气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六十周年返校聚会在我校举行。活动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姚宗干、电气学院名誉院长潘垣院士和电气学院退休教授温增银召集,来自海内外的30多名校友参加聚会。他们在校时的老师周泰康、陈德树、陈锦江等应邀出席。

20日下午,老同学们先后来到学校国际交流中心报到。他们与在这里等待的姚宗干、温增银等见面,大家都十分激动,感慨时间给昔日的同窗留下的痕迹。原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电气学院退休教授周泰康也在此与昔日的学生相见。

21日上午,校友们在学校一号楼前合影并在一号楼211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校路钢书记,校友办杨筱主任,电气学院康勇院长、李毅副院长、王学东副书记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开始,姚宗干首先对学校、校友办和学院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介绍了与会校友的情况,并回顾了原华中工学院的建校历程,一首《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后天比明天更加美妙》的歌词朗诵,将老同学们的思绪带回了六十年前的时光。

校党委书记路钢致欢迎词。路书记回忆了他刚来学校时从姚宗干老师处得到《赵师梅老师》一书的故事。他说,我校电力系见证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变化,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电气企业、政府部门和海内外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喻家山上的树是各位种植,正是这些树孕育了学校辈出的人才,才有了学校今天的日子。进入新世纪,我校电气学院取得了新的进步,脉冲强磁场中心是全国大学中第一个经过国家验收的大型装置,在电力系旧址上建筑面积32千平方米的电气大楼正在建设。路书记表示,电气行业是有生命力的领域,在过去的时间中电气学院带动了学校多个院系的发展,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校在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做出贡献。他祝愿老校友们如电气行业一般永远年轻、健康长寿。

电气学院康勇院长对校友们为电气学院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介绍学院的基本概况,学院目前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150名教师;在读本科生1800多人、在读研究生1200多人。学院有电机及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工程系、应用电子工程系、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系5个专业系和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应用电磁工程研究所、脉冲强磁场中心等3个以研究为主的研究所,以及一个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近年的学科评估中,学院在国内排序较好,在国外影响稳步增强, SCI论文引用量逐年上升。康勇表示,我们将继承和发展老前辈们留下来的亮剑精神,为学院的发展和电气学科的进步不懈奋斗。

各位校友们畅所欲言。退休教授陈锦江回忆了赵师梅老师感人事迹。周泰康表达了对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他很高兴见到老校友,很受鼓舞,祝愿大家长寿安康,祝愿祖国的电气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原华中电管局局长付霞飞用俄语表达了自己的高兴之情,十分感动于这高质量的友谊,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他感到中国人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希望老同学们保重身体,共同见证“中国梦”的实现,在他充满激情的演讲中,在座老同学们的眼中都泛起了泪花。姚宗干回忆了95年应英国大使馆邀请访问曼城的事,感慨国家的发展之迅速。旅居美国的冯定一说,这些年来明显的感觉到国家的发展壮大和国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潘垣院士指出,国家虽然发展的快,但我们仍有很多不足和很大的发展空间。校友中年纪最小的丁功华先生回忆了当初毕业时的艰苦。时任教师的陈德树教授讲述了1955年自己当老师第一年,带领同学们做毕业设计的故事。

中午,校友们在园中园聚餐,席间大家更加详细的谈论着自己这60年的故事,每人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下午,老校友们在两个小会议室自由分组举行茶话会,相谈甚欢。晚上,家住武汉的校友们与昔日的同窗一一惜别,互祝安康。

22日上午,校友们乘车到电气学院参观。李毅副院长详尽汇报了电气学院的发展情况,老校友们看了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电气大楼,也参观了自己曾经做过实验的西二楼实验室。然后他们乘车依次参观了动模楼、校史馆、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和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

22日下午,各位校友陆续踏上返程的旅途,道别之时无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愿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