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院副教授鲜于斌结束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访问学习,背起重重的行囊,满载而归。访学期间,他和其合作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Kostya Ostrikov教授紧密合作,在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化学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等离子体制氢相关的研究工作发表在A类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8.355),并被选为封面论文。其大气压下空气均匀放电相关的研究因其突破性进展,在A类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被挑选为特色论文(Featured article),并被期刊的社交平台重点推送,且获得美国物理学会媒体服务的专访和新闻报道。
鲜于斌于2013年毕业于我院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于2014年留校任教,201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回顾整个访学历程,鲜于斌认为“瞄准前沿,合作交叉”的思想提升是此行最重要的收获,也是此行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助推器。通过对学术最前沿的关注,实现了研究层次的提高;通过与国际高水平研究人员的深入交流,为研究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通过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做出突破性成果。
通过对前沿研究热点的深入分析,结合昆士兰科技大学在材料检测方面的优势,鲜于斌选择以大气压下液中放电制取氢气这一交叉研究方向作为访学期间研究工作的切入点。在出国初期迅速克服了等离子体相关实验条件不齐全、对学校管理制度不熟悉、对当地生活方式不适应的难题,使科研工作迅速走上正轨。通过不懈努力,相关工作最终完成并发表在了爱思唯尔旗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化学工程杂志,2019年影响因子8.355)上。由于该工作首次发现乙醇中放电不仅可以制取氢气,同时还可以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将碳转化为碳量子点,从而提高了经济价值,并且从根本上减少了碳排放,因此被编辑选为封面论文。该文章的发表实现了我院等离子体研究领域原创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同时,其一直从事的等离子体物理相关研究工作也没有停止。通过和国际高水平研究人员的深度合作,其关于大气压下空气均匀放电的研究发表在等离子体物理类高水平国际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该研究突破了“大气压下空气均匀放电间隙的极限为4mm”经验结论的藩篱,将放电间隙大幅度提高到了7mm,同时由于理论的创新,还为进一步提高放电间隙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可行性论证。论文在评审期间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赞扬。论文接受后,由于高度的创新性,被选为了期刊的特色论文(Featured article),并被作为亮点论文推送到杂志的社交平台上。同时,美国物理学会媒体服务还委派科学作家对鲜于斌进行了专门访谈和报导。
除上述已经发表的工作,鲜于斌在访学期间还紧跟热点,在等离子体转化二氧化碳以及合成氨等方向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为丰富我院的研究方向打下了基础。
努力提升自己固然重要,帮助他人同样意义重大。访学期间,鲜于斌利用自己的技术强项给当地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深度参与并主导了多种气体放电实验设备的调试、独立完成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指导其他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进行各种材料(如超级电容器电极、聚和物材料、生物样本等)的等离子体辅助处理。其勤奋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开放包容的心态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与昆士兰及周边地区高校的师生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和深厚的友谊。
“瞄准前沿,合作交叉”的思想提升,只是取得成绩的一个因素。所有成绩的取得,更是践行华中大人特有的优良传统“勤奋拼搏”的结果。正是因为鲜于斌经常性的通宵达旦,使他得知布里斯班修路工人的工作在凌晨两点结束,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清洁工人凌晨三点上班,凌晨四点的爱德华街已经陆续有汽车经过,而昆士兰冬天天亮的时间是凌晨6点。今天,鲜于斌正将“瞄准前沿”的思想和“勤奋拼搏”的传统实现完美的结合,在旭日初升之际走在郁郁葱葱的青年园小径上。